本帖最后由 饶客东流 于 2019-1-30 12:11 编辑
说起红色茂芝、打造红色茂芝,本人可谓也是为历史还原建造红色文化小镇的众多热心人士中的其中一份子,从2010年开始就不厌其烦地在各类媒体论坛发文呼吁,积极参与党史历史作家挖掘已经被时光沉淀而慢慢被人们遗忘的一些人和事,经过社会各界力量的鼎力打拼,红色茂芝特色乡村文化取得了初步规模,各项配套基建设施正在按部就班进行着。所有这些成绩,离不开上级关怀,当地领导策划,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舍我其谁的无私奉献。村容村貌、道路建设、卫生基础、河道整治无不体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局意识,曾经脏乱差的山村呈现出了今天焕然一新的新局面!就在前几天,深圳影视集团的一位经纪人曾找到我要我帮助联系一下《火种—茂芝会议风云》一书的原作者王国梁老师,大意是综艺集团和湖南卫视有意向合作把《火种—茂芝会议风云》拍成电视剧,虽然暂时只是协商版权事宜,但是,《茂芝会议》足以体现在社会上已经是一张前景无限的名片。 俗话说,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乡村文化建设同样存在利与弊,这些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改革中的阵痛。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惠及民生,期待通过建设改造打造新生产业来改善普通大众的生活质量,让所有民众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和获得感。然而,改造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到位,改革红利不会立竿见影,出现的阵痛不可避免,从而导致部分当事群众的焦虑与疑惑,产生消极怀疑和抵触情绪。近日与朋友闲聊,谈到政府加大力度开展家乡黄赌毒的清理外,反应最大的就是茂芝三角街传统市场的搬迁问题,新的市场选址建设已经落成,但是,整体搬迁还是得不到商家的支持。原因想必大家都明白,三角街市场除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每个村落居住点的中心地带,然后向四周东西南北辐射展开产生天然聚人气外,更深层次还是人们的思维模式以及惯性,都需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包括商家和消费者。对于三角街那种潜藏着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四乡八里的乡亲来斗墟,很多的时候还不单纯是为了购物而购物,更多是一种念想与记忆。如今每个村落都有流动小贩送肉送菜上门,可是人们还是习惯到庙子前墟走一走,看一看,感觉墟里买回来的东西才觉得特别有价值有分量。 新墟落成商家不愿入住,老墟出台政策不让摆,那么问题来了,家乡正在铁腕整治黄赌毒。眼下的景象是田地荒芜,缴场停业,宝斗开禁,街铺关门,昔日的繁华正在隐退。茂芝是个大乡里,人口集中还强大,曾经祖祖辈辈在小墟里做小生意谋生活的这个群体怎么办?不可能人人都能离开家乡到大城市里发大财啊。在这样的环境下,铁腕整治的同时可不可以来个柔性施政呢?不搞一刀切,不急求成,有序渐进的策略,在继续打造文化乡镇的前提下不过度影响民生,对三角街市场合理调整和整体科学布局,等到时机成熟了再慢慢从售卖生活必需品到旅游商品的贸易转型,在过渡期间遇到大型活动,相信商家懂得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配合政府做好市容市貌的工作,该停停该歇歇。 话说到这,大家也可能会说你谁啊?一个跳梁小丑局外人凭啥在这瞎逼逼,确实,这个咱得无条件承认。我更加相信咱们大饶平的父母官、公社书记、大队主任、生产队队长们,还有外出在外创业成功的华侨商贾,四里八乡的地主财主金主们以及热爱这片故土的广大乡亲都更具魄力能力和智慧,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大饶北建设好改造好开发好,让阵痛不再痛! 期待。。。。。
|